2015-03-17 09:05:17 公務員考試網(wǎng) http://m.qngfsy.com/ 文章來源:華圖教育
隨著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復興,國學在這幾年持續(xù)保持高溫態(tài)勢,語文出版社社長明確表示教材中“加餐”國學比重,全國上下掀起國學熱潮。國學教育在高學段中不斷延伸的同時,很多低齡孩子也開始接觸國學教育。不久前,作為教育部“十二五”課題,國內首套幼兒園傳統(tǒng)文化實驗教材完成,并計劃在明年進行較大范圍試點推廣。國學教育已經(jīng)形成了學前教育到中小學的標準化體系。
□現(xiàn)狀中小學教材“加餐”國學
2001年,教育部啟動了從幼兒園到普通高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,開始推行“一綱多本”政策。在教育部大綱下,各個出版社也開始編纂出版自己的教材。隨著國學熱勁風,圍繞課程改革,多家出版社已經(jīng)明確將在新版的語文課本中為國學“加餐”。
11月1日,2014年亞洲教育論壇上,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表示,語文出版社新修訂的語文教材,小學一二年級、初中一二年級的已修訂完畢,送交教育部審定,計劃明年9月投入使用。以初中語文教材為例,以前的教材有7個單元,國學內容占了2個單元。為減輕學生負擔,新版語文教材減少到了6個單元,而國學內容仍占2個單元,同時還增加了兩篇白話文小說。“國學內容的比例占到了整個語文教材的35%。在修訂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中迎來更多的國學經(jīng)典內容,或將成為趨勢。”此前,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,從明年9月起,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《語文》中古詩詞將增加到22篇,整個小學階段不少于100篇。
除了京版教材外,多省市都表示明年教材可能增加古詩詞的篇目,蘇教版語文教材國學比例將達到30%以上,小學課本中還將首次增加小古文。
少兒國學班招生走俏
中高考都加大了對國學的考查力度,也帶動了幼兒學國學的熱潮。臨近寒假,很多少兒國學班進入了招生旺季。記者了解到,很多書院利用寒暑假招收4到10歲的學生,孩子們穿上“漢服”,拜孔子,學茶道,練書法,進行傳統(tǒng)文化的浸潤。這些形式化的內容受到了家長的青睞。這些國學班學費都在萬元左右,不菲的價格卻非;鸨。家長們認為,孩子們從小學“禮”,誦讀先賢的作品,能夠陶冶情操,養(yǎng)成良好的品德。
在少兒國學班里,《三字經(jīng)》、《弟子規(guī)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等幾乎是學生們的必修課。有的還創(chuàng)造了“《弟子規(guī)》操”,孩子們一邊朗誦一邊跳舞。然而,由于沒有規(guī)范性的課程教學,每個國學館教學的內容也不盡相同,有的單純強調孩子背誦大量經(jīng)典而缺乏講解,有的甚至沿襲了傳統(tǒng)的“懲戒”文化,造成孩子的傷害。
七成受訪者認為背古詩有用
一方面是課程體系上的“加餐”,另一方面也有媒體針對“小時候背誦古詩文的經(jīng)歷”做了一項社會調查,結果顯示超七成受訪者覺得背誦古詩受用;六成則認為古詩文從小就背很重要。
在調查中,67.3%的受訪者表示從小就背“很重要”。在學習古詩文的方法上,40.3%的受訪者表示應該“從小啟蒙,背誦是童子功”,24.4%的人認為應該“憑個人興趣,自愿學習”,19.4%的人覺得“小時候不懂,最好長大了再學”。工作多年后還能背誦出多少古文?受訪者還能背出的以3~5篇(34.6%)居多,20.8%的人能背出10篇以上,20.0%的人能背出6~10篇,18.2%的人能背出1~2篇,1篇都記不全的僅占6.4%。這些篇目的背誦時期,主要以小學(60.2%)和中學(59.8%)為主,幼兒園(9.9%)、大學(7.5%)、工作以后(2.4%)等時期背誦得較少。
□進展國學教育向學前延伸
隨著中小學生集體“進補”國學,幼兒園的學生們也開始了先期行動。作為教育部“十二五”《傳統(tǒng)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(yǎng)研究》課題立項,國內首套幼兒園傳統(tǒng)文化實驗教材已經(jīng)完成。
記者了解到,這套教材中,要求幼兒園小班學習48個傳統(tǒng)漢字、中班60字、大班90字。幼兒園實驗教材共分為兩個序列,一為國學經(jīng)典教程,包括《弟子規(guī)》《三字經(jīng)》《聲律啟蒙》《中華典句》等;二為幼兒字源識字教材,其中幼兒園小班共計學習48字,中班60字,大班90字。所選漢字為常用字,以象形、會意、指事為主,兼有部分形聲字。教材還會配合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寫法等,介紹漢字的演變,圖文并茂,易于識記。比如在小班第二冊的課本中,講解了“父”字的字體演變,不但有規(guī)范字,還有繁體字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、隸書等不同的寫法。在字源釋意中,稱父是象形字。甲骨文的“父”就像一個人手里拿著柄石斧。持有石斧的人象征著擁有力量和勇敢的成年男子,后來指父親,課本后還配有孟浩然的詩《田家元日》。
據(jù)悉,這套教材強調孩子們以誦讀為主,不需要背記,通過甲骨文、小篆等圖像性很強的字體,幫助孩子理解、識記。
□對話
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
標準課程三年后全國推廣
京華時報:現(xiàn)在幼兒園階段開展國學教育的情況如何?
張。褐饕謨深,一類是私塾性質,孩子們需要上的課程非常多,包括《弟子規(guī)》、《三字經(jīng)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、《易經(jīng)》等,這些以學生誦讀為主。第二類是剛剛起步的幼兒園,沒有系統(tǒng)的課程體系,主要是誦讀《弟子規(guī)》為主,這部分以公立園為主。
京華時報:目前北京開設國學課程的幼兒園多嗎?
張健:不多,目前大約有1/4到1/5的數(shù)量,公立園之前都沒有系統(tǒng)的教材。
京華時報:國家要求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主,不以教授知識為主,那么這套教材的意義在哪里?
張。鹤鳛榻逃康恼n題組,我們首先要解決學前教育階段國學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最后的定位為民族文化識別系統(tǒng),這是幼兒園教學的目的。
京華時報:具體怎么教孩子?
張健:給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要涉及《弟子規(guī)》、《三字經(jīng)》,還有儒家經(jīng)典。課程中有聲韻啟蒙,突出詩詞音律的美學基礎,教會孩子對聯(lián)等用法。在中華典籍方面,只是把經(jīng)典的內容摘錄出來,不用學生背誦,我們也不支持大規(guī)模的背誦。另一部分則是漢字。漢字是讀圖形文字,對孩子們來說有很好的認識漢字的功能。第三部分則是傳統(tǒng)文化的學習,包括剪紙、京劇臉譜、民族節(jié)日等。國學經(jīng)典真正學習的階段是小學和中學,在幼兒園階段的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不是為了學習國學經(jīng)典,而是強調孩子參與性的學習,比如讓孩子試著寫甲骨文,參與剪紙制作等。在誦讀方面,教材要求教師必須會吟誦,老師經(jīng)過培訓后,一般都能掌握一至兩種吟誦方法。在課程時間上,我們要求幼兒園一周有兩個課時。同時,教學中也要引入多媒體教學。
京華時報:什么時候會在全國推廣?
張。哼@是國內第一套幼兒園的標準化國學課程。我們計劃先在試驗區(qū)使用,兩到三年之后在全國大范圍試用。北京的試驗區(qū)主要在通州和大興。之前北京公布的改革方案提到增加傳統(tǒng)文化比重,現(xiàn)在課題組已經(jīng)將課程體系延伸到幼兒園,幫助孩子打基礎,將來還要繼續(xù)向上延伸,延伸到高中。明年上半年,將在全國1000多家幼兒園推廣。
□專家說法
幼兒學國學應尊重成長規(guī)律
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,國學本身的概念沒有明晰的邊界,應該將其稱為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更貼切。
在儲朝暉看來,現(xiàn)在很多人講國學但其實并不理解國學,對國學的理解是很粗淺甚至是錯誤的,甚至有的人辦國學班,純粹是為了掙錢。
他認為,過去很多年中斷了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教育,因此現(xiàn)代人對國學的整體性、深刻性理解得不夠。他認為,將國學作為一門課程并不全對,因為國學很多是價值取向、態(tài)度的內容,而非單純的知識。國學本身不能僅以教授知識為目的。
儲朝暉說,幼兒園本身不應有教材,孩子應該以游戲為主,可以在游戲中融入傳統(tǒng)文化元素,但是如果作為知識去教孩子,就違背孩子的成長規(guī)律。幼兒園的孩子不處于知識學習的過程,一旦灌輸,容易僵化,應該更加遵循人的發(fā)展規(guī)律才對。
□幼兒園說法
幼兒國學教材內容應當更簡單
通州區(qū)新城嘉園中心幼兒園園長李長雲(yún)表示,幼兒園剛開園不到一年,并沒有完整的國學體系。在日常的教育中,老師們會讓孩子們背誦《弟子規(guī)》等內容,主要是為了孩子們能從中學會問好等禮儀教育。
她說,老師們也沒有給孩子們講解,只是組織背誦,各班根據(jù)情況自己掌握。
她認為,孩子們可以先接觸國學知識,因為幼兒園階段記憶很好,可以先背誦,但不一定要求懂。對于已經(jīng)形成的教材,她表示,北京有快樂與發(fā)展課程,孩子們平時沒有更多時間學習國學,所以理想的狀態(tài)是孩子接觸一點就可以了,內容應更加簡單。(記者 郭瑩)
相關內容推薦:
10萬+
閱讀量150w+
粉絲1000+
點贊數(sh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