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11-14 09:37:59 公務員考試網(wǎng) http://m.qngfsy.com/ 文章來源:華圖教育
來源:中國網(wǎng) 2013-11-13
研究曹操或者堯舜禹,究竟有沒有“意義”?這個問題恐怕不能用青菜蘿卜的價格來衡量。人文社會科學的進步與張揚,從來不是社會的倒退,相反,它是推進歷史向前的另一種偉力。
作者:鄧海建
近日,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(lián)合課題組發(fā)布關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,首次100%確定曹操家族DNA,證實曹操并非漢相曹參后代,同時推翻了曹操為夏侯氏抱養(yǎng)而來的說法。課題組透露,孔子及其后人、堯舜禹、黃帝、炎帝是真實歷史人物還是傳說人物的研究都有了相當大的進展,中國的政治史也會因此大大地往前推進。(11月12日《京華時報》)
在一個“理性”越來越散發(fā)出濃郁工具色彩的時代,一切價值與操守、精神與文化的溯本求源都會顯得滑稽而扯淡。遺憾的是,“復旦大學課題組研究曹操與堯舜禹”的新聞再次驗證了時下公共輿論的浮躁與張狂。瀏覽一下不同網(wǎng)站的數(shù)以萬計的新聞跟帖,幾乎是清一色的板磚:有惡意揣度“爛專家騙經(jīng)費”的,有憤而斥之“吃飽了撐得”的,有扣帽子罵其“厚古薄今”的……與其說這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尷尬,不如說這是價值理性的沒落。
什么是意義、什么是價值,這些看似終極追問的命題,其實時刻糾結(jié)在我們的尋常日子中。復旦大學課題組的研究,自然未必人人讀懂,不予置喙或者理性質(zhì)疑,都是可以理解的姿態(tài),那么,為什么面對“相關論文于今年上半年在國際著名學術雜志《人類遺傳學報》上發(fā)表,并已得到國際認可”的事實,顯然是“門外漢”的民眾還是罵聲一片?這才是最值得慎思的問題。
首先要承認幾個背景:一是中國的部分專家學者因為在一些公關事件上急于表態(tài)又胡亂發(fā)聲,已經(jīng)令整個精英群體的權威斯文掃地,在破碎的公信力面前,就剩下明晃晃的塔西佗陷阱——你說什么都是不對、你說什么都沒人信。譬如中國社科院聯(lián)合中國氣象局剛剛發(fā)布《氣候變化綠皮書》,說霧霾影響生殖健康,這說法已經(jīng)很有“節(jié)制”意識,但不日之后,專家馬上說“影響不大”。從時機與情感上看,類似話語權已經(jīng)被濫用而逾越了常理常情的下限。二是學術規(guī)范缺乏制度兜底。院士評選上的懸疑、論文抄襲上的貓膩,甚至10月11日,在國新辦新聞發(fā)布會上,科技部部長萬鋼對科研經(jīng)費“惡性問題”連說兩個“憤怒”,并表示“痛心”和“錯愕”——凡此種種,民眾以怒斥的姿態(tài)來表達對預算及課題的擔憂,也算情有可原。
只是,這樣的解構思維,一旦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律,必然遺毒甚廣。一是戾氣四溢,動輒就是搞有罪推定。專家是“爛”的,老師是“打人”的,醫(yī)生是“收紅包”的,官員是“貪腐”的……每個群體都被貼上標簽,“對事不對人”的塵世法則,悄然轉(zhuǎn)變?yōu)椤皩θ瞬粚κ隆钡乃季S暴力。以身份辨別是非正義,歷史還不夠慘烈嗎?二是懷疑一切又否定一切,這種“習慣性質(zhì)疑”也是一種消極破壞力。去年,《中國青年報》曾為我們提供了過一個調(diào)查數(shù)據(jù):萬人民調(diào)顯示,71.8%受訪者確認身邊遍存習慣性質(zhì)疑者。
參差多態(tài),美之本源。面對一起事件、一個現(xiàn)象,批判或者贊美都不可怕,可怕的是“不約而同”的一個強調(diào)、一種聲音。
研究曹操或者堯舜禹,究竟有沒有“意義”?這個問題恐怕不能用青菜蘿卜的價格來衡量。人文社會科學的進步與張揚,從來不是社會的倒退,相反,它是推進歷史向前的另一種偉力。這就像GDP要發(fā)展,教科文衛(wèi)也不能停步一樣。這世間,一些人在低頭走路的同時,總要有一些人還會抬頭望天。這不是情調(diào),而是人之所以為人、人類之所以不是機器的本質(zhì)區(qū)別。如果將社會價值庸俗化、工具化、物欲化——試問,詩詞歌賦有什么意義、讀書看報有什么意義、談情說愛有什么意義?
研究堯舜禹是不是“閑得蛋疼”?這樣的追問,越是看似鏗鏘有力,越是讓人蒼茫而心虛。
http://opinion.china.com.cn/opinion_57_86357.html
↓↓↓↓2019年省公務員考試相關產(chǎn)品推薦↓↓↓↓ | |||
2019省考面授課程 課程進入 |
2019省考在線課程 課程進入 |
2019省考備考用書 優(yōu)惠進入 |
2019省考免費資料 領取進入 |
相關內(nèi)容推薦:
上一篇:提倡講真言說實話
10萬+
閱讀量150w+
粉絲1000+
點贊數(shù)